键盘敲击声如骤雨初歇后的第一阵蝉鸣,噼啪作响,宣告着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即将打响。恩施某中学的电竞教室里,十七岁的沈星言深吸一口气,指尖在机械键盘上轻盈跃动,像钢琴家调试音准般校准着每一个按键。
这是“启明星杯”校园电竞联赛的决赛现场。
“星言,他们可能在龙坑埋伏。”队友林浩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,带着些许紧张。
沈星言没有立即回答。回答。屏幕上,他操控的游戏角色正藏身于阴影处,视野中缺失了对方三名英雄的踪迹。比赛已进行三十七分钟,双方高地塔尽破,下一波团战很可能决定胜负。
一年前,这里还不是这般光景。
那时的电竞社,只是学校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存在。十来个学生挤在狭小的活动室里,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训练,网络时好时坏,偶尔还会被路过老师投来不认同的目光。
“打游戏能有什么出息?”这句话沈星言听了太多次,从亲戚、从邻居、甚至从某些老师口中。
直到新来的计算机老师周明轩接手指导,一切才开始改变。
“电竞不是简单的玩游戏,”周老师在第一次社团会议上说,“它是策略、反应、协作的艺术,是数字化时代的体育精神。”
他说服学校拨下一间空置教室,申请到专项经费,配置了十台性能达标的主机。他为电竞社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、理论学习课程和心理辅导安排。最重要的是,他让大家明白,他们不是在“玩”,而是在追求一种需要极致专注与团队默契的竞技。
jinnianhui今年会“注意阵型!”沈星言的指令将回忆打断。
战斗一触即发。
对手从阴影中扑出,技能光华瞬间铺满屏幕。辅助位的陈雨婷及时放出护盾,吸收了第一波伤害;打野的林浩绕后切入,精准地限制了对方的输出核心。
这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。
场下的观众区坐满了学生,连过道都站满了人。前排,校长和几位校几位校领导也来到了现场,这是前所未有的。
三个月前,当沈星言提出要参加“启明星杯”时,校方是犹豫的。教导主任担心影响学习,班主任顾虑舆论压力。是周老师带着队员们一次次陈述方案,展示他们的训练日志和学习成绩单——电竞社成员的平均成绩不仅没下降,下降,反而有小幅提升。
“因为我们要证明自己,”沈星言在答辩会上说,“不仅要打好比赛,也要学好知识。我们不想成为别人眼中的‘网瘾少年’,而是想成为能为学校争光的运动员。”
最终,校方同意了。而他们也真的走到了这里——离冠军一步之遥。
比赛进入最激烈的阶段。
沈。
沈星言的耳机里只剩下队友急促的呼吸声和自己的心跳。他的角色血量已降至危险线,技能大多处于冷却状态,而对方的坦克仍如一座大山横亘在前。
就是此刻。
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走意的走位失误,诱使对方追击。就在敌人踏入陷阱的一刹那——
“现在!”
积蓄已久的大招释放,地形改变,将对方三人困在狭窄区域。林浩和陈雨婷的技能紧随而至,完美衔接。
台下爆发出惊呼。
三杀的系统提示出现在屏幕上。剩下的两名敌方英雄无力回天,眼睁睁看着沈星言带领队伍直捣黄龙。
当对方基地水晶破碎的特效点亮整个屏幕时,电竞教室内外沸腾了。
沈星言摘下耳机,世界的声音重新回到耳中——掌声、欢呼、队友激动的拥抱。他看向观众席,看见校长在鼓掌,看见周老师欣慰的笑容,看见许多同学举着手机记录这一刻。
颁奖仪式上,沈星言作为队长接过奖杯。他没有立刻高高举起,而是转向自己的队友们。
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胜利,”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,“这是我们所有人的。”
那天晚上,电竞社的成员们在教室里举行了小小的庆功会。周老师买来了 pizza 和饮料,大家围坐在一起回顾比赛录像。
“你们知道吗,”周老师说,“今天之后,再没有人会说咱们是不务正业了。”
沈星言走到窗边,望着校园里渐次亮起的路灯。他想起了这一年来的种种——那些加训到深夜的日子,那些为某个战术争论不休的时刻,那些因压力太大几乎想要放弃的瞬间。
如今,一切都值得。
“星言,看群里!”林浩突然喊道。
沈星言打开手机,看见班级群里正在转发一条消息——学生会提议在下学期开设电竞入门选修课,已有两百多人报名。
窗外,恩施的夜色温柔,远山轮廓依稀可辨。而在这一方明亮的电竞教室中,一群少年刚刚证明了:虚拟的战场上,同样有真实的梦想与荣光。
键盘上的WASD键已被磨得发亮,像是勋章,记录着每一次向前的抉择。
明天,新的挑战又将开始。但对这些年轻人来说,无论赛场如何变幻,那份敢于追逐热爱的勇气,早已超越了胜负本身。
这是他们的青春,他们的战场。
